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2 / 2)

证据很多么,比如朝鲜王宫内的大报坛,比如朝鲜王室长达二百年的对大明的秘密祭奠,比如朝鲜士大夫长久以来对满清的不耻,表面上采用清朝年号,但暗中依然采用崇祯年号,称呼清帝为胡帝,等等!

所以郑芝龙就清楚的记得,明清交际时候的朝鲜国王是个很识时务的,见满清的确打不过就乖乖的改换门庭,认了鞑子当爹。以至于王室声望大坠,到他儿子继位后,为了重塑人心,就高举着北伐满清的大旗,以防御日本为由大力扩军备战,结果引起了满清的警觉。顺治帝下诏斥责朝鲜国王,罢其用事大臣。发生了朝鲜历史上很有名的“六使诘责事件”!

所以,甭管发生多大的变故,若无外力插手的话,现在的朝鲜王李倧都会平安无事的,继承朝鲜王位的人爷依旧会是他的儿子。

沈器远和他所举的怀恩君李德仁绝对不会得好的!

郑芝龙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理清了所有的头绪,于是,他决定在这当中插上一手。

甭管沈器远的筹谋在历史上是如何的,郑芝龙现在都不愿意看到他倒霉,因为这个沈器远是屁股坐在中国这儿的人。

他和他身边的一群人都是朝鲜国内坚定的亲华派,这要是被一网打尽了,损失可就大了。

哪怕此时的中原在朝鲜国内永远不缺追随者,可想要再找出如沈器远这样的大拿,可就困难的多了。

他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现在已经是九月了,澎湖传来的信报,郑鸿逵已经在积极的寻找决战时机,这一点上,荷兰人也是如此。

如此,两边都有了决战之心,可以预料的到,二者决战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郑芝龙不信自己澎湖的水师会打不过荷兰人。在双方的主力战舰数量相当,辅助战舰却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郑军水师有着巨大的优势。所以,东南的局势应该不会有任何计划外的改变。等到明年新春,他会腾出身来,带领一部分兵马北上。

崇祯十七年!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份,现在,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庆幸这两年时间里,频繁往来芝罘岛与闽省间的一艘艘船只吧,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们摸索出丰富的航行经验。

年后,郑芝龙会拿着勤王诏书,光明正大的集结部队北上的。

那个时候,天下的局势又会是怎样的呢?

吴三桂还会投降满清,引其清兵入关吗?到时候满清主力入关,觉华岛上的郑军,别看数量不很多,可真的能大有作为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分出一支兵马去朝鲜……,那自然会有‘损失’的。

这沈器远真是一个很突然很突然的意外啊。他要是把计划的时间往后退一年,那该多好?

只是,消息从关外传到郑芝龙这里都是九月份了,郑芝龙再把自己的意见传回关外,传到沈静容的耳朵中。叫沈静容迅速启程南下,乘坐海船转到朝鲜的南端,登陆后再急急忙忙的向沈器远通风报信,他怕沈静容人还没到汉城,沈器远就已经发动了……

这里还没考量到满清的动作。

黄台吉翘辫了,多尔衮刚刚上台,于情于理,他都不会按兵不动。新官上任三把火么。

拿不下觉华岛,拿不下宁远城和山海关,可期间的一些个城堡呢?比如广宁前屯卫,广宁中后所,宁远中右卫等等。

清军若是已经出兵了,郑芝龙的回话就是要传给沈静容都难。

所以,郑芝龙只是一想就把心中的念想否定了。回传关外的信息是认同郑芝豹的意见,更叫他尽可能的早日提兵一部赶往朝鲜,以备不测。

这是郑芝龙做出的决定,沈器远的价值很大,他和他身边的人,值得郑芝龙这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