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0章 阎忠续说道德经(2 / 2)

所以想要‘易持’就要能够‘安’。就要把事物削减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界限当中。

如何削减与保持秘诀就在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如同一把锋利的宝剑,放一根毛发在上吹毛立断,纵然如此宝剑已有磨损,已非本相,长此以往不加磨砺最终也会变成钝器,这便是做人做事用之太勤的结果。

反而言之,若一味追求锋利、****打磨又当如何?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结果显而易见,综上所言:做人做事都不能向哪一个方向用之太勤,因为‘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只有始终保持一个不满的状态才能去除旧的、迎来新的,新旧转化之间生生不息,长生久视。

但是这致中和的度怎么把握,既不能变成无所事事之人,也不能变成急功近利之人。

这些需要在生活中感悟,而后若能潜心研读《道德经》方能做到了。

想学会做事就要了解事情的本质:‘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现在人心浮躁,不肯踏实做事。

但事物的本质确实不变,正因如此做事岂能不败?

那何为事物本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把每一件事都慎重去对待则能‘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最后自然不存在难事了。

也许会有人问这样会不会变得很累,变得终日只有忙碌?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这句话我们听了很多多次。

无为是已经做好了不需要在刻意为之,为何圣人就能洞察先机?

这就需要我们又回到《道德经》六十四章中去寻找答案: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正因为圣人从小处着眼,慎终如始,方能收获‘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还是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马腾说:“先生,您的意思我明白。

您是要我凭着自己的本心或者说初心去做事、做人,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一点我理解。

我从小跟师父学武之时,经常听师父‘大道、大道’地讲,心中对这个‘道’充满了膜拜。

但师父从来不跟我细说,只是让我慢慢地感悟;后来又让我品读这部《道德经》。

师父的意思,是不是从中可以悟道?”

阎忠说道:“看书是一方面,体悟又是一方面。

昨天你在跟我们讲这次巡察的收获和感悟后,永嘉先生说了一句话,我觉得说的非常好。

他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