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7章 虎门影视基地和《鸦片战争》(1 / 2)


1985年4月,东莞,虎门镇。

这座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镇,在近代史上以虎门硝烟和与第一次鸦片战争闻名于世。历史文化遗产方面,虽然不能跟京城相比,但绝对比横店要强的多。

要知道,后来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是为了还原第一次鸦片战场的虎门硝烟等等场景,而投资了数千万元,打造了人造历史景观。后来,那些人造景观被保留,继续用于影视制片,并且,逐渐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仅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清朝主题场景,而且,秦汉、唐宋、民国等等各朝代的复古建筑群和宫殿,也纷纷破土动工。逐渐的,横店发展成了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的超大型影视基地,可以带着剧本进来,反而拿着成品电影作品出去。

横店的基础更差,都能从90年代末开始,大约用了不到十年,就成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影视基地。而随着中国影视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横店甚至在世界上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东莞的条件显然比横店要好的多,首先,80年代的土地成本,比90年代便宜。另外,横店初期发展,几乎是倒贴来吸引剧组拍戏。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后,横店才不愁没有剧组。

而虎门镇跟香港相当的近,以新创业系的资本,投资几部电影,要求剧组在虎门拍戏。一回生二回熟,多拉一些剧组来拍戏,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剧组主动来取经拍戏。所以,只要林棋有心这么部署,提前搞出一座横店那样的影视城,完全不存在障碍。

后世东莞是国内罕见的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城镇,GDP大部分都是由制造业组成。而虎门也同样的制造业为主,400亿GDP至少有200多亿是制造业。

但现在的虎门镇是发展路线,却是影视文化产业为主,旅游服务为辅。由林棋出资,而东莞当地出地,在虎门镇投资建成一座规模空前的大型影视城镇。

城镇的面积达30平方公里,近虎门镇的六分之一的面积,都被规划到了影视城中。

倒不是说,虎门镇仅发展影视文化和旅游产业,不再发展制造业。实际上,影视城占据的地皮,大部分都是高低不平的山地,如果走工业路线,很多的山地都要铲平,发展影视行业,则就需要多样性的景致,不会强行破坏生态。更何况,这些地皮,仅占虎门的六分之一。

剩下六分之五的地皮,大部分是在平地,如果有人愿意投资,完全不影响工业发展。

只不过,林棋有钱他想要投资影视产业,如果东莞不想要,那么,他也不勉强,那个地方想要影视城,林棋随时可以换个地方把项目落地。

东莞和虎门的官员当然不傻,只要林棋的项目能落户当地,随之而来的就是GDP的增长。

目前国内南方沿海地区的政绩考核,已经越来越有90年代那种以GDP增长为重心的苗头。能在经济治理方面露一手本事,基本上都是平步青云!所以,不管是不是特区,地方政府都憋着劲想要搞出漂亮的GDP!

“我们应该依托这里的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遗产,打造一座浓缩中华历朝建筑风格和历史的主题城镇。”林棋指着虎门镇的一些森林和山地、河流溪谷的景色,说道,“发展影视基地,虎门比香港拥有更大的优势!至少,我们虎门的地,比香港的便宜!”

在场的官员,纷纷笑了笑,说道:“我们这里确实没有别的,人穷,地不值钱!到了林先生这里,却成了竞争优势了!”

“是的!”林棋认真的说道,“香港那边的土地成本,决定了其影视行业的格局,受到极大的限制。现在香港电影行业的繁荣,完全是吃老本。随着香港土地成本越来越贵,金融、地产成为香港主要的利益来源,影视产业的市场规模和收益,不可能在香港买下更大规模的土地用来发展影视产业的基础设施。今后,随着香港地价更贵,一些租用地皮经营片场的公司,比如嘉禾租约到期了,是不可能有钱续约的。而邵氏倒是在60年代为了拍电影而圈了一些地,香港能拍古装、历史戏的只有邵氏的片场。但是,土地面积太小了,造成了邵氏的片场不可能拍出格局大的历史戏!基础设施不支持香港电影产业,向着更大格局发展!”

香港的拍摄影片的片场,主要是六七十年年代所发展。之后,由于香港的地产价格上去了,影视文化产业永久的失去了打造出更大规模的影视拍摄基地的机会。

拍摄现代题材的作品,或许,还是可以利用香港城市的实景。但是拍摄古代的戏,大部分都在狭小的室内空间,以及根本小的不像样的场地,模拟古代的街道市井。

这种简陋的环境,造成了港片拍古代的影视作品,皇帝居住的宫殿,比古代地主老财的大宅院还要简陋的多,由于格局太小,自然也就限制了发挥。

至于到国内和世界各地取景,这又不适合港片的快节奏和高效率。大部分港片两三个月已经已经完成了电影制作杀青到上映,市场反馈什么的,可以迅速的看到结果。在商业化方面,港片是非常接近于好莱坞,甚至,从投资到结果,反馈速度比好莱坞电影更快。

好莱坞的电影从灵感到投资制作,到上市发行,至少是要超过一年以上的周期。一些在全球市场发行的大片,则是几年时间才能反馈出其成绩。投资人和制作人,都是根据不断获取的市场反馈,逐渐调整自己的题材和创作思路,从而让其更加市场化和主流化。

香港的快节奏,反馈速度更快。但是,却因为各方面的格局都太小了,所以,即使最巅峰的时期,港片在全球票房总规模,也没超过4亿美元。

当然了,这是历史上的港片,现在的港片格局稍微大了一点,因为,有新创业影视公司,投资真人影视作品。而菲力克斯动画公司制作动画大片。新创业系的一年在全球收割的票房就超过5亿美元。加上其他的大小超过百家香港影视制作公司,至少可以再收获2亿美元的全球总票房。也就是说,85年的港片,应该比后世港片辉煌时期的票房收入要高的多。

当然了,尴尬的是,把菲力克斯动画的作品算上,一部动画片,就可以超过整个香港电影行业所有真人电影的成绩。

所以,港片即使比历史上更牛逼的多,但是,几乎都是新创业系的挣来的,跟其他的公司没多少关系。

能够把产业考虑的更长远,估计也就林棋一个人了。港片后来衰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长远的规划。大家都乘着景气能赚钱,都想要多赚点。

但是,立足于长远的投资,比如,投资电脑特效技术、高清摄像机、下一代的数字影院放映设备、基础设施更先进的影视制片基地……

即使是香港的工业衰退之后,很多的工厂主却并没有受到损失,因为,聪明的工厂主早就把制造业务转移到国内从而享受到了国内低成本红利,而香港原本的总部,也有融资和进出口清算的便利。

但是,香港影视行业很多人,直到香港电影行业彻底死掉了之后,才发现……尼玛的,真的死了?!还以为是短期内低潮,度过了低潮之后,还能恢复元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