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3章(1 / 2)





  如今歌舞散场,观众都陆续离开大厅,也没剩几个人,是以他们一群人站在这里说话,也不算打眼。

  赵海潮的朋友说了几句客套话,说要请赵海潮携夫人参加宴会,拍了拍他的肩膀,才转身被簇拥着走了。

  几人走出歌舞厅,江颂年本来是打算送苏惟眇回去的,如今看来,这里也没他什么事儿了,给叫了一辆马车来,就自个儿回家去了。

  外人眼里的赵氏夫妇,伉俪情深,恩爱非常,一路无事,回到了客栈。

  “你怎么会去那里啊?”赵海潮忍了许久,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而且还是和江颂年,他心里不舒服,可又不好明着较劲。

  “我去涨涨见识咯,”苏惟眇伸懒腰,坐在桌前,对着镜子摘取头饰,“我还没问你呢,你见朋友怎么就去了歌舞厅呢。”

  赵海潮笑笑,脱了外衫,走到她身后,伸手替她取一只发夹,“夫人真是,穿什么都好看。”

  “去,少拍我马屁。”苏惟眇在镜子里瞪他,别以为说几句好听的话,就能含混过关。

  赵海潮笑出声,露出白白的牙齿,他弯腰,下巴碰了碰她的发顶,“朋友邀约,不好断然拒绝。况且,夫人这么喜爱西洋事物,我去瞧了正好回来和夫人讲一讲啊。”

  “谁是你夫人?”苏惟眇翻白眼,这人自从在歌舞厅介绍她的身份后,就上瘾了一般,左一句夫人,右一句夫人。

  “你答应了和我成亲,咱们回去就办酒席。”赵海潮自然不依,手扶着她的脖子,亲了亲她嫣红的嘴唇。

  在申城的日子,赵海潮见到了苏惟眇不同以往的一面,她完全不惧怕那些新鲜的事物,甚至表现出他从未见过的那种开心。

  他想:她是真的很喜欢大都市的生活。

  两人的关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她也乐于和他分享买来的新鲜事物或者是在外的见闻,她的衣衫换得很快,款式繁多,穿褂子马步裙、洋装,裤子、裙子不拘,甚至还穿了一回学生装——蓝布衫和黑裙子,不过她好像不喜欢那种装束,只穿过一回便作罢。

  这个城市有这么多新鲜的东西,苏惟渺拍电报给江瑜,打算在闵城开一家百货行,专门卖这些新奇的洋玩意。

  于是她更多的是在外面观察市场,由罗胜领着,在赵海潮的陪同下见了一些当地的商人。

  -

  莱阳苏家梅院。

  江瑜收到从申城拍来的电报,很是高兴,她就知道苏惟眇去办这事,很是妥当。将文植和杜岳等人召集起来,商量起后续事宜来。

  陈长青很是忙碌,还是时不时找借口去找江瑜,他成为抱孩子的一把好手,小星星对他也很是亲近。

  江瑜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舒坦的,只是最近苏家的商船进水,货物损失,她很是焦愁。

  这里面有一批从江南采购的茶叶,损失最是惨重,泡过水的茶叶,如何再卖?

  可江瑜却在偶然中得知进过水的茶叶,另有一番不同的清香,她实验一番,喝了茶的人都说茶好喝。

  于是江瑜召集众人,将这批湿损茶叶,重新上市,采用先试喝再订货的模式,又在莱阳和闵城都广而告之,茶叶销售的成果不错。

  这次又令苏家众人,对江瑜刮目相看。

  “少夫人,眇小姐说没说申城怎么样啊?和咱们闵城大不一样吗?”桃英坐在一旁做绣活,看着摇篮里的小星星。

  “这申城,和咱们闵城确实大不相同,有很多舶来品、洋玩意儿,是咱们这里没有的。”江瑜还在灯下看账册,书案上摆放着苏惟渺从申城拍来的电报。

  “真的是洋人满街走吗?”桃英问,她这也是听说的,迫不及待的想要求证。

  “这个她倒没说,只说有很大很高的船只,码头特别大,能容纳几十只船停泊。”江瑜回答。

  据她所知拍电报是按字数算的,惟眇写这长篇大论,不知道要多花多少银子。她知道惟眇写信,素来不简洁,很口语化。

  这些日子,苏惟渺从申城拍来的电报不下五封,后面几封倒是用字简洁许多,她不禁想:许是终于意识到拍一封电报要花不少银子。

  “知春这回是见了大世面了。”桃英笑,当时得知知春要跟着眇小姐去申城时,她们几个抓着知春的手,要让她好好看看,回来同她们讲一讲世人口中的大城市是个什么样。

  她们这些丫头,有些人从来没离开过莱阳,有些人最远去过闵城,远在千里之外的申城,只是听人说过,从未想过要去看一看。

  “少夫人,你想过要去申城吗?”桃英问,陈少爷倒是去过申城,还在那边生活了几年。如果少夫人要去的话,她也就能跟着去见识见识了。

  “暂时没想过。”江瑜摇头,以后有机会就去走一走吧。

  -

  苏惟眇站在六层楼的楼顶上,一览上海滩的滚滚江水,心道这个城市真是繁华。

  她望着绚丽落霞,却感叹:这十里洋场的繁华,如烟花般绚烂,不知会熄灭在几时。

  届时硝烟四起,人人流离失所。

  他们在码头上看到远洋海船这个庞然大物,同行之人莫不惊叹,也不知这大船从哪里来。

  停靠在上海的大船,有南下而来的东瀛的船只,也有北上而来的南洋船,有些船从更远的美洲或者欧洲来,船只的到来,贸易的发展,让这个昔日小渔村迅速成长为一座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