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4章(1 / 2)





  本打算要回苏宅的苏惟眇,被一场突然而至的瓢泼大雨困在赵府。

  她对着层层密密的雨幕,耳朵里是噼里啪啦的下雨声,歪着头叹气。

  “小姐,喝糖水。”知春端着漆盘进屋,就看到某人曲着腿,抱着双膝,下巴搁在膝盖上。

  “放着吧。”苏惟眇没有动,仍旧望着窗外的雨幕。

  “小姐,你在想什么?”知春放下茶杯,抱着漆盘,踌躇片刻,试探的问。

  “为什么此时下雨呢。”苏惟眇兴致不高,语气颇为懒散。

  “铺子上的账本已经送来了,我都给你收好在箱子里,锁好了的。屋里一切都好,大家都盼着小姐早些回去呢。”知春说起宅子里的事情,试图令她高兴一些。

  “嗯,成衣铺子的缝纫机使用得怎样?”说到工作,苏惟眇恢复了一些活力。

  “我也去看过了,大家的学习进度还不错。不少女子找过来,问是否有活可做呢。”知春也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女子,是需要在外面做活养家的,做丫鬟只是一条路,没做丫鬟做其他活的女子更多。

  苏惟眇点点头,若有所思,“想来工作的女子,都会什么本事?”

  “啊……就缝缝补补,或者会刺绣,”知春不明白小姐为何问这些,“掌柜说,来的人可多了,只是我们人手已经够了,大部分女子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

  “本事嘛,都是可以学的。”苏惟眇觉得这不是什么难事,可是难就难在,那些女子并没有学习的途径。

  这里的学堂只教授文字知识,而且上学的几本都是男子,除了有钱人家的女儿,其他很多女子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不能识文断字,也没有经过其他技术培训,根本就找不到工作。

  在外奔走被视为抛头露面,女子不被允许,所以外面做生意、当掌柜学徒的都是男子。

  只有参与工作,才能有经济能力,才能有话语权。这种理论在现代随处可见,可在现在的社会,不啻是惊世骇俗之语。

  “知春,你过来,给我说说看来找活的人都是写什么人,再看看当下女子在做的活计有哪些。”苏惟眇从软塌上下来,走到圆桌旁坐下,拿起羽毛笔,就在纸上刷刷写起来。

  知春看着突然恢复活力的苏惟眇,露出笑容,小姐果真对这些事很热心啊。

  -

  莱阳苏家。

  “二叔,最近古家的动作不少,尤其是和富隆商行合作后,势头更猛了。”江瑜有些忧心。

  苏二爷点点头,这段时间,古家对于苏家生意的抢夺,更显著了,各处掌柜最近来汇报工作,几乎都说收益有所下滑。

  “现在看来,富隆商行之前的那些动作,无疑是提早布局了。”江瑜思索片刻道。

  “富隆商行的宋铭谦,到底是什么来头?”苏二爷疑惑。

  “从京城来的富商,出手阔绰,人脉十分广,而且有官府背景。他为人很低调,刚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手下人在外面活动,他很少露面。只是最近和古家的婚事,倒是令他走入了众人的视野。”这些是江瑜派人打听来的情况。

  “京城来的。”苏二爷沉吟,然后嘴巴紧紧闭着,神情紧绷。

  “二叔,有什么不妥吗?”江瑜不解地问。

  苏二爷摇摇头,“幸好你提前准备,这些回合,我们也不算输。只是这次机器织布局被一把火烧了,这损失啊,太过惨重了。”

  说起这个,苏二爷听说了这事,是又急又气,可是机器织布局已经烧了,说什么也挽回不了,只能说幸好,机器织布局运行近一年,也给苏家挣了一些钱,虽说投入还没全部收回,也只能想着亏得少了。

  “是啊,这场大火谁都没料到,”江瑜点头叹气,“事情都发生了,我们都得往前看啊。”

  “听说四叔病了。”江瑜又说。

  “是,受了凉,卧病在床。我把这事也告诉他了,也没有怨怼之词,只说气运不好。”苏二爷叹气,他之前才去了菊院,他的弟弟躺在床上,虽然咳嗽,面色还算红润.

  这个小弟,自小身子弱,这么多年,可以说都是泡在药罐子里,饱受折磨。

  “四叔还好吧?”江瑜问。

  “老毛病了。”苏二爷道。

  -

  话说另一头,自从苏家竹院老两口被流放西北后,竹院就跟透明人一般,遣散了大批仆从,只留下了五六个,当时为了打点,卖了几个铺子,只剩下两个铺子,苏丹咬牙硬撑着,让她弟弟苏浩去读书,日子虽然清苦,还算过得去。

  她时不时去菊院找苏四夫人聊聊天诉诉苦。苏二爷到底不忍心他的侄子侄女就这么垮塌下去,还是多有帮扶。

  只是苏丹心中终究是有怨恨的,竹院落难时,他们都不肯尽心尽力为他们奔走。害得她父母背井离乡,饱受流放之苦。

  她听到机器织布局被一把火烧了后,心中快意得很:他们的报应来了!

  “小姐,有你的信。”苏丹的丫鬟手里捏着一封信跑进来。

  苏丹接过来,拆开看了,才知道是她爹从西北写的信,大意是西北劳役之地,天寒地冻,风沙太大,黄沙漫天,他们苦不堪言,让苏丹想想办法,再给他们捎带点银钱或者有用的东西去,信末说了让她好好照顾苏浩,通篇下来,没有一字是问及苏丹的。

  可这时的苏丹不在乎,她爹娘终于有了消息,他们都还好好活着,西北苦寒之地,书信往来,不甚便利,这封信能送到她手里,已属不易。

  这时苏浩从外面回来了。

  “苏浩,爹娘来信了。”苏丹欣喜不已,拿着信要给苏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