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章(1 / 2)





  饭桌上,是玉米稀饭、白灼青菜、素炒青椒土豆丝,水煮白鸡蛋,清淡家常又不失营养。

  苏惟眇时不时瞅一瞅一旁的赵海潮,脸自然是英俊无疑的,只是眼底却有些泛着青色,可以看出这个人没有休息好,甚至有些忧思。看样子,他这个官当得也不轻松。

  饶是赵海潮为公事所烦扰,也看出来苏惟眇不时瞧他的目光。

  “有事?”赵海潮放下筷子,看向她。

  “没,没有。”苏惟眇被瞧出来,也不觉得不好意思,笑着摇头。

  “大人最近甚是繁忙,当要注意身体才是。”苏惟眇说得客客气气的。

  “听闻夫人回来途中,遭了不少罪,这几日休养得如何?”赵海潮脸上浮现几分笑意。想不到他这个夫人晕马车竟是这般厉害。

  “尚好。”苏惟眇自然看出了赵海潮的嘲笑之意,腹诽:晕马车有什么好奇怪的?在现代,谁会坐马车啊?除了王室那几位,或者公园旅游景点才有马车坐。

  不过汽车不知比马车强了多少倍,快捷又平稳,再舒适不过。想到这里,苏惟眇不由有些低落,也不知她此生还能不能重回自己的时代,享受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果实。

  “这些天,雨水过多,你没事就不要外出了,” 赵海潮起身准备往外走,又停下来解释,“水患成灾,城里来了不少灾民,乱糟糟的。”

  “有很多灾民吗?”苏惟眇放下碗,“是如何安置的?”

  “有不少,官府在安置。”赵海潮说罢,就匆匆忙忙出门去衙署了。

  看来这水灾着实棘手。只盼着雨早些停了。

  雨淅沥沥地下着,滴答滴答,很有规律地打在青瓦上,从屋檐流下来。

  这雨已经下了好几个小时,时大时小,不停地变换,总之就是没有停。

  临窗听雨本是极好的意境,有些惬意,有些寂寥,有些轻松。雨幕将世界的一切都隔绝在外。

  苏惟眇本是很喜欢这种意境的,只是这雨自打她回了闵安,就没有停过。饶是她衷爱此情此景,也多少觉得有些疲乏。

  原本她还拿着一本书,窝在临窗的软榻上,专心的看书。可惜看书没有持续多久,她就睡着了。

  “夫人,这雨天凉,还是要盖一下。”知春从外间端着热水进来,去给苏惟眇盖毯子,恰值苏惟眇醒了。

  “没多大的事。”苏惟眇不甚在意,但也不愿驳了知春的好意,手里捏着毯子,往上拉了拉。

  “还是要当心的,现下虽已经四月,但下着雨呢,还凉着呢。这雨下了这么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知春走到小方桌旁边倒水。

  “春天么,就是要下几场雨,好滋润滋润冻了一个冬天的土地,农人才好耕地种庄稼。”一说话,苏惟眇倒是没了睡意,坐起来,毯子披在肩上,接过知春递过来的水杯,握在手里,暖有些凉的指尖。

  难怪明代有诗《春雨》诗曰:“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这雨下得,大人几乎都住在衙署了,夫人竟然还想着地里的庄稼。”知春嘟囔道,她想不明白大人都不回家了,夫人还跟个没事人一般,完全不担心的样子。

  “大人是在忙正事,你休要再说这般话来。”苏惟眇摩挲着杯身,看着知春,正色道。

  “是的,夫人,我知道了。”知春在苏惟眇严正的目光注视下,点头回答。

  其实她心里就是觉得,夫人对大人太过上心,容不得旁人多说一句大人的不是。但是大人都外宿在衙署了,夫人就不担心吗?

  苏惟眇当然不担心了,笑话,她担心个什么劲儿。

  她巴不得赵大人就在衙署住下了,屋里就她一人,再惬意不过。

  知春这般担忧,不外乎就是奉了苏二夫人的命令,或者是真心为苏惟眇的幸福着想。

  “大人如何行事,可不要在外面去议论。这点,可要记清楚了,”苏惟眇思索片刻,觉得还是要切切叮嘱一番,

  “你是我身边的丫头,旁人听了难免觉得是我的意思。大人吃着皇粮,为国事、百姓操劳,乃分内之事。这般议论,成何体统?把下面的人都给管好了。”

  “是的,夫人。”知春有些惴惴,点头应了。一般夫人不会这样严厉地训斥下人,看来夫人当真生气了。

  还别说,经历这一遭训斥,知春便再没说过这般话,她原本就是为着夫人好,现在夫人已经明确拒绝,她自是知道该如何做的。

  洪涝灾害这种自然灾害,不仅来势汹汹,人力不可阻挡,它带来的次生灾害,也在逐渐显现,无家可归者人数众多,就算官府将城中几处学堂都腾空出来收容灾民,仍旧是杯水车薪。

  苏惟眇已经好几日不出门,她伏案涂涂写写,觉得毛笔实在不好用,不由得想起上次在教堂看到哈登教士用的羽毛笔,其实就是钢笔的前身,虽然比不上现代的圆珠笔、中性笔等一干书写工具,也比毛笔好用不知多少倍,至少人笔尖是硬的啊。

  她回苏府的时候,翻看了之前原身的字帖,人家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怕是她练断了手也是望尘莫及。所以这几天她涂涂写写的东西,事后她统统都烧掉了,就连知春也没见过她写的字。

  看书也看得挺累的,以前她可是一目十行,看书超级有速度,现在手里的书偏偏都是繁体字,看得很是头痛,速度自然也就慢了下来,所以苏惟眇还真的挺闲的,每天都去厨房转一圈,也不能天天围着灶台,何况现在根本不需要她亲自做饭,丢了几张菜单给厨子,她就甩手不管了。

  她思前想后,瞧着这天雨已经停了,拍手决定去教堂一趟,从哈登教士那里借支羽毛笔来用。苏惟眇说风就是雨,叫知春去吩咐套车,自己去翻找出一件黑色斗篷,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抖就披在了肩上,一边系带子,一边往外走。

  街上素来人声嘈杂,马车慢慢走着。苏惟眇坐马车时,从来都不会规规矩矩的,时不时要撩开帘子瞅瞅外面的情况,这一看就把她吓了一跳。

  街上多了一些衣衫褴褛的人,男女老少都有,面色憔悴,蓬头垢面,他们神情麻木又僵硬,走得畏畏缩缩,躲避着街上的其他行人和来往的车马。与素来还算干净整洁的闵安街道格格不入。

  苏惟眇一眼就断定那些应该是未安置的灾民,之前她听赵海潮说灾民都是有官府安置的,怎的是这幅情景?

  没道理啊!因着赵海潮的人设关系,他素来执政为民,不是那种只顾着自己的乌纱帽的无良官员,是故苏惟眇对他的话还是相信的。此刻见到这般景象,她心里生出些疑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