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3节(1 / 2)





  说着,谢不允端正神色,缓慢而又坚定地补充了一句,“无论是死是活,我必然会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赵元瑜闻言神色动容,他一只手拍了拍谢不允的肩膀,“不允,谢谢。”

  时隔多年,一君一臣,两人早已不是当年的少年郎,可事关赵瑾,足以让两人摒弃以往所有的争执。

  然而他们之间的交集也仅仅只有赵瑾了。

  这时赵元瑜突然想起早间遇见的苏晚,于是又开口道:“不允,你那徒弟倒是争气,几位阁老可是将他的文章夸出花来了,颇有你当年的几分风采。说不得几日后,京城又要多一位惊才绝艳的探花郎。”

  “陛下谬赞了。”谢不允绷紧的脸上终于带上了一丝笑意,他自然是早就知道裴寄上榜一事。

  想了想,谢不允又补充道:“殿试之时,圣上可不要因为老头子的原因有失偏颇。”

  赵元瑜正想反驳“科举一事,岂容儿戏”。赵元瑜下一句话已经出了口,“虽说我这徒弟长相俊美,出身不怎么样,可保不准就来个三元及第。”

  三元及第一出口,赵元瑜的神色就淡了下来。

  其实他登基至今十几年间,也不是没出过有希望三元及第的举子,若是其他皇帝,恐怕就成全了三元及第的好兆头。

  可惜,赵元瑜,最是讨厌三元及第。

  昭阳长公主当年就是因为冲着三元及第的名头,慕名去看状元郎,却不料一见倾心,求了一旨赐婚。

  继而成了一对怨侣,郁郁寡欢。

  谢不允当然也知晓其中关窍,然而他和赵元瑜不同,赵元瑜眼里心里都是他阿姐受了委屈。而谢不允同赵瑾一同长大,又和顾慎多年同窗。就连当初赵瑾和顾慎的初次见面,都是间接由他促成。

  顾慎此人,出身寒门,在外人眼里冷心冷情。

  起初谢不允也觉得他待赵瑾过于冷淡,可后来才渐渐明白,若是真的无心,他又怎会甘愿陪着长公主赴死。

  再结合他近些时日所查探的情况,谢不允忍不住开口道:“其实长公主当年生产之后是主动现身的。”

  赵元瑜一时没反应过来,怔道:“怎么可能?”

  谢不允:“当初公主府失火,长公主能趁机逃脱却不被第一时间发现,是因为顾慎没走。”

  “那把火,是顾慎自己放的。”

  室内霎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就连站在后头的奉吉都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良久,赵元瑜才哑着嗓子道:“是朕的错。”

  后面的一切无需谢不允细言,他也能想到。

  赵瑾藏在常乐坊生下孩子后,恐怕早已心怀赴死之心。

  他怪顾慎让阿姐伤心。

  可是他自己又算什么呢?

  阿姐和顾慎的命,是他害的。

  第61章 殿试    转眼便到了三月十五殿试这日……

  转眼便到了三月十五殿试这日。

  一众考生皆着襕衫,垂首立于殿下,为首的裴寄与裴安二人分立左右。

  赵元瑜端坐在龙椅上,眼神扫过台阶下众人,端详良久才沉声吩咐道:“杜爱卿,分发考卷吧。”

  “是。”本次除了皇帝亲自主考外,监考的还有会试时的主考官杜相,他朝身后挥手示意了一下。

  于是众考生入位,然而冤家路窄,裴寄排在了左侧第一位,下首正是裴安。

  裴寄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便收回了眼神。

  倒是裴安,盯着前面许久,直到答题的考卷发放到桌上,才回过神来。然而这一收心,瞥见卷首的题目,整个人又愣了下来。

  安国全军之道。

  他眼角的余光又忍不住朝裴寄看去,却不料裴寄已经拿起了笔。

  裴寄自然不知道裴安这么关注他,就算知道,大抵也不会分他半分眼神。

  他见到题目的第一念头,有一瞬间的讶然,随即则是了然。

  这一次殿试的题目,果然和前世不同了。

  安国全军?实则在于主战或主和的问题。

  然而就在前不久,端平郡主才前往大狄和亲,这时连送嫁的队伍恐怕都还未出边关。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主和一方的话语权水涨船高,气焰正盛。

  若他没记错,此次监考的主考官杜规平,便是文臣中典型的主和一派。

  毕竟,前世两人还算得上是政敌,在这金銮殿上你来我往,不知交锋了多少回合。可惜这老头子身体不好,每每争论过一回,便要气的喘不上气来,闹得要辞官回乡。

  思绪回笼,裴寄抬眸轻扫了一眼前头正襟危坐的杜相一眼,嘴角浮上几分浅薄的笑意,再垂首,右手已然落笔。

  慎战,而非不战。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裴寄都不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