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5节(1 / 2)





  “我去一趟苏鲤学校接她,这眼瞅着到她下班的点儿了,再把我闺女接回家。”

  开车上路,这年头马路还不像是后来那么车水马龙的,虽然只是开着十几年后就绝迹了的大发,沈寅初还是觉得神清气爽。

  总算没太丢人!一眨眼都穿过来六个多月了,可算他也开上车了!

  这会儿三中的老师已经开始准备下班了,苏鲤收拾好了东西,先一步走出办公室。

  这会儿天气暖和了,她穿了喇叭牛仔裤和这时候正流行的蝙蝠衫,脚上穿了沈寅初托刘大胖从香港带回来的高跟鞋,显得腿长腰细,像是从tvb的电视剧里头走出来似的。

  别说路过的老师看着羡慕嫉妒,就连那些还懵懂的初中生,也用着看女神的眼神看过来,憧憬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穿着香港买回来的名牌,背着小皮包。

  张姐跟她一块出来,羡慕地说:“还是你这大高个穿高跟鞋好看,瞅瞅这腿,从肚脐眼就开始劈叉了!”

  苏鲤不好意思地笑:“张姐,你别忽悠我了,长这高有啥好的,我上学那会儿就不好找对象。”

  “啧啧,你可别嘚瑟了我跟你说,现在谁不知道你们家寅子能挣钱还疼媳妇儿?要不是我眼瞅着五十了,我可得跟你抢一抢!”

  俩人唠了几句,苏鲤一路往校门口走。自从换了房子之后,她上下班用的时间少了不少。这会儿天气暖和起来了,也就不骑车子了,索性走着上下班。

  才走到校门口,就看见沈寅初从面包车里头跟她招手,苏鲤兴奋得三步并作两步过去,拉开车门上车:“提回来了?”

  “咋样?”沈寅初有点小得意,“走,接闺女去!”

  老太太来市里头就不走了,老四也在市里头方便上学。他思前想后,觉得一直叫长贵媳妇帮忙喂猪喂鸡也不好意思。

  老太太把鸡蛋都许给了长贵媳妇做报酬,可是老沈家的小鸡子养了都两年了,早就不咋下蛋了。农村的房子不比市里头,俩月没人住那房子就荒了,沈寅初索性决定把大黑宰了吃肉,房子东西倒腾回来,过一两年老太太万一要回去住,就直接重新盖个楼座子。

  周日这天苏鲤不上班,一家子把面包车塞个满满当当,苏淼上班来不了,把刘大胖父子都叫上了。

  八个人,塞进面包车倒还算绰绰有余,小孩儿都坐在大人腿上,刘小胖叫大丫抱着。这孩子上次丢了之后就跟大丫亲,平时还有点闹,这会儿看着白露就在旁边,只能在最后头老老实实地坐着。

  刘德宇看得嘿嘿直乐,在副驾驶问沈寅初:“把你大闺女给我当个儿媳妇啊?”

  沈寅初直接给了这胖子一下:“别惦记我闺女!”

  二柱子去盛城卖了盆满钵满,又跟苏淼商量着重开了一炉,把附近几个大一点的市都卖了个遍,光提成就挣了三千来块钱,给沈寅初也带来了一万多块钱的收益。、

  正是因为这一笔款子进账,他才有底气买了面包车又准备开分店。

  这次回村里头,正好连二柱子一起吃一顿。

  怕吓着几个孩子,早上沈寅初就打电话,叫二柱子找村里头杀猪的沈屠户把大黑收拾了,等到孩子们回到村里头,地上只有拾掇干净的猪肉。沈寅初特地叫二柱子帮忙多给了沈屠户三十块钱,把下水、猪血、猪蹄子都留下来,准备自家吃。

  房子一段时间没人住,已经有潮气了,白露胆子大得很,用小棍挑了钱串子去吓唬刘小胖。苏鲤过去抓她,还差点扔到亲妈身上,气得苏鲤把这丫头抓起来照着屁股给了两下。

  为霜跟一只老母鸡说得热闹,她说几句话,鸡咯咯哒几声,谁也听不懂谁。

  大丫手底下活计利索,她和苏鲤俩人把桌椅板凳擦好,通通都搬到院子里头来。

  沈寅初领着二柱子在院子里头临时砌了个灶台,屋里头太潮,大灶一段时间不烧,第一天做的饭菜不好吃。索性把大锅拆下来换到了院子里头,烧了开水准备烀猪肉,坐一会儿地道的望山屯杀猪菜。

  刘大胖基本上没干过什么活,被撵去坐着不要挡害,被老沈太太抓住一顿唠叨:“你说这,都说城里头好。可是还是回到村里头自在,搁市里头你往地下吐口痰都不行。俺家这大黑猪现在就杀了真可惜了,再养养能长到三百斤!”

  刘德宇抓了一把长贵嫂子送过来的瓜子嗑,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儿子被白露吓得吱哇乱叫,一点乱点头答应着老沈太太。

  二柱子一遍烧火,一边跟他寅子哥说话:“寅子哥,你说咱这鸡蛋堡,要是上南方卖,能不能卖得动?”

  “肯定能卖动,”沈寅初用筷子扎了扎锅里头的大肘子,已经能扎透了,开始用笊篱往出捞,“但是成本太高了,咱这也没有啥技术门槛。有心人真的找地方仿照出点七孔锅,也挺容易的事儿。你别着急,过段时间哥还有大生意叫你办。”

  “行,寅子哥我听你的。我这房子快整好了,等整好了我就回市里头找你去。”

  这次杀的是自家的猪,早上刚杀出来的新鲜猪肉,又是柴火灶大锅,随便怎么做都香得不行。

  沈寅初也就随便整了几个硬菜,大后肘重起了一堆柴火,用小砂锅慢慢地炖着,是地道的东坡肘子做法。炖上个小半天,要不是提前用洗干净的棉线绑上了,那皮肉都得炖化到汤里头。

  人多,小孩子也多,沈寅初自己亲自上阵做了锅包肉。里脊肉切成片,用刀背拍松了,先沾生粉,再裹上薄薄一层鸡蛋面糊下油锅炸透。

  满满一盆金黄酥脆的肉片,沈寅初不着急做下一道工序,先给几个孩子一人喂了两块,连外头围观的小孩子也一人发了一片,这才不慌不忙地倒油下锅爆香葱姜。

  正宗的老式东北锅包肉是不用番茄酱的,用盐、糖、白醋烧成酸甜可口的料汁,再把炸酥的肉片下锅裹匀料汁。

  翻炒时间一定不能长,挂上汁之后仍然满口酥脆的,那才是正宗的。

  这盘锅包肉还没上桌,就叫几个小孩子吃了个半饱,沈寅初又做了一盆红烧排骨,肥嘟嘟的五花肉加上新鲜猪血炖了一大锅酸菜。砸了一碗蒜泥加上酱油,人人吃得满头大汗。

  “咱家这猪肉就是香!”

  老沈太太做了好久的白菜萝卜,连一直不怎么馋肉的大丫都多吃了一碗,一盆杀猪菜连酸菜汤都叫人喝干净了。

  眼看着下午三点多,一群人歇歇就准备再回市里头。沈寅初自家打包一些准备带走,又分了些给长贵嫂子和村长家,他自己拎了一条猪前腿,跟着二柱子去了他家。

  二柱子家新房子就盖在老房子前头,等盖好了,再把老房子扒了,就当后园子种点菜。

  从打沈寅初有记忆,就记得这哑巴在村里头了。一开始只是混个温饱,村里头人看他可怜,家里头有吃不了的菜给点,给他两个鸡崽子也养活了。

  后来有了二柱子,哑巴才开始玩命干活,谁喊他干啥都去,有钱有米都行,把二柱子五六岁拉扯到现在这么大的大小伙子。

  别看哑巴说不了话,他心里头明白!这么多人在他家帮忙盖房子,只要出工就好酒好饭地招呼着。可是只有沈寅初进门,才叫哑巴叔激动得张嘴“啊啊”地比划着。

  他一直怕二柱子这小子跟村里头那些个混混学坏了,要不是寅子,这小子哪能挣这么多钱?还盖了瓦房,以后娶媳妇也有地方住了!

  “叔,你坐着,起来干啥!”

  沈寅初把猪腿给二柱子:“眼瞅着天热了,我怕放不住。你先把这肉剁了,下锅加点盐烀上,明儿想吃了再炖再炒都行。”

  现在沈寅初说啥二柱子都听着,村里头王二成说他寅子哥一句坏话,这小子抄了条凳就砸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