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章(1 / 2)





  契虚差点流出眼泪:“稚川!稚川!我想去稚川啊,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已经等了很多年了!”

  山民道:“稚川?那是仙境,你怎么能抵达?”

  契虚说:“我自小羡慕神仙,曾遇高人,劝我到稚川一游,请带我去吧!”

  山民道:“你真的想跟我一起去吗?”

  契虚说:“若能去稚川,虽死不悔!”

  于是,山民带上契虚,出了客栈,直奔以盛产美玉而闻名的蓝田。

  在那里又准备了一下,当晚两个人向当地的玉山进发。入玉山后,涉险流,爬危岩,走了八十里,来到一个山洞前。有水自洞中淌出。山民叫契虚跟他用石块堵塞洞口,以断其流。三日后,洞口不再冒水,随后他们才进洞。

  洞里很暗,两个人摸索前行,走了几十里,来到一扇石门前。穿过该门,豁然开朗,祥云静浮,山明水秀,别有洞天。

  山民和契虚又走了一百多里,来到一座高山下,仰望山势,极险峭,契虚不敢攀登。

  山民道:“你想功亏一篑吗?稚川即至,为什么彷徨不前?”说罢,用手拉起契虚,一路攀登。

  契虚头晕目眩。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终于到云雾缭绕的山顶了。契虚偷偷往山下看,底下的景象已杳不可见。

  但稚川还没到。

  在相对平坦的峰顶,山民和契虚又走了一百多里,再次来到一个山洞前。

  穿越后,面前是茫茫碧水,中有仙树摇曳,树间有条宽一尺多的石径,其长至少有百里。山民在前,引契虚踏上石径,走到尽头,又是一座高山。

  山前有棵巨大的树木,枝叶繁盛,高有数千寻。山民攀上树,大声长啸,过了一会儿,有大风起于树间,随即见到一条巨绳从高山上垂下,巨绳末端系着一个行囊。

  山民叫契虚跳进囊中,闭上眼。随后,山民也进了行囊。接下来,巨绳开始升起,按契虚的计算,他们在囊中行进了至少半天。

  最后,山民说:“你可以睁开眼睛了。”

  契虚慢慢睁开眼,发现再次来到峰顶,极目远眺,宫阙楼阁,皆呈玉色,光辉交映,如梦如幻。

  契虚激动得热泪盈眶:“啊,稚川!”

  《宣室志》中的记载是:“……于是捀子与契虚俱至蓝田上,治具,其夕即登玉山,涉危险,逾岩巘,且八十里。至一洞,水出洞中,捀子与契虚共挈石填洞口,以壅其流。三日,洞水方绝。二人俱入洞中,昏晦不可辨,见一门在数十里外,遂望门而去,既出洞外,风日恬煦,山水清丽,真神仙都也。又行百余里,登一高山,其山攒峰迥拔,石径危,契虚眩惑不敢登,捀子曰:‘仙都且近,何为彷徨耶!’即挈手而去。既至山顶,其上坦平,下视川原,邈然不可见矣。又行百余里,入一洞中,及出,见积水无穷,水中有石径,横尺余,纵且百里余。捀子引契虚蹑石迳而去,至山下,前有巨木,烟影繁茂,高数千寻。捀子登木长啸久之,忽有秋风起于林杪,俄见巨绳系一行橐,自山顶而缒,捀子命契虚暝目坐橐中。仅半日,捀子曰:‘师可寤而视矣。’契虚既望,已在山顶,见有城邑宫阙,玑玉交映在云物之外。捀子指语:‘此稚川也!’……”

  山民领着契虚共入稚川城。一路走来,见仙女圣童罗列左右,其中一仙人问山民:“这僧人是谁?来自人间的吧?”

  山民道:“他虽来自人间,但久愿游稚川,所以我引他来看看。”

  他们穿过几重仙雾缭绕的门楼,来到一处大殿,玉案后坐着一位仙人,姿容古怪,两旁是金甲侍卫,甚为严整。

  山民叫契虚跪拜,并介绍道:“这就是稚川真君。”

  稚川真君听了山民的介绍,叫契虚上前答话:“你绝了三彭之仇了吗?”

  契虚如坠云雾中,回答不上来。

  稚川真君说:“那你不能留在这里。”

  稚川真君叫山民带契虚去殿外的翠霞亭。

  该亭凌驾于空中,里面有一人,发长数十尺,袒衣而坐,肤黑目明,不时冲他们眨眼。

  山民对契虚说:“拜。”

  契虚又拜,起身后,悄悄问山民:“这人为什么一直在冲我们眨眼?”

  山民道:“他就是杨外郎,隋朝宗室,炀帝末年,天下大乱,他隐于山中,得道后成为稚川的居民。他并非在冲我们眨眼,而是在用神眼透彻人世之事。”

  契虚说:“可以叫他睁开眼吗?”

  山民近前相请,杨外郎就真的猛地睁开眼,目光所至,一如日月映照,契虚惊得汗流浃背。

  他们在亭壁边看到一人,正在那打盹儿。

  山民说:“此人叫乙支润,最初也生活在人间,得道来这里定居。”

  山民带着契虚转了一圈稚川城,随后按原路返回。

  在路上,契虚问:“方才真君问我绝没绝三彭之仇,什么意思呢?”

  山民道:“所谓‘彭’是‘三尸’的姓,而‘三尸’就在人体内,以吃五谷为生,专门监视人的过错,每至庚申时分,禀告给天帝。所以,只有不食五谷,也就是辟谷后,才能断绝‘三尸’,最终成仙得道;否则,无论怎么努力修行也是没用的。”

  契虚似有所悟。

  这就是契虚游稚川的故事。从上面的经历看,寻仙之旅真不是那么容易。

  唐朝时,通往仙境之路并不只有这一条。《广异记》中有一个相近的记载:

  长安市面上有位从终南山来的老人姓王,以卖草药为生,人称王老。据说,长安居民好几代人都见到过他,由此可知其年岁已经很高了。当时,有位在税收部门工作的小吏李司仓,爱慕仙道,认为王老有可能是位得道之士,所以非常敬重他。

  王老每次来长安卖草药,遇到天气不好,都寄居在李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多年。

  这一天,李司仓终于向王老提出学道的要求。后者见李诚挚恳请,答应带他入终南山学道。李大喜,立即告别妻儿,带了几个仆人,随王老出长安,进入茫茫终南。

  在王老带领下,他们在一座山峰下停住了脚步。附近有一农舍,有山民远远冲王老挥手,及近前,问购买仙牛的事怎么样了。王老跟他交谈后,山民高兴地离去。这个山民,是带领前一个主人公游稚川仙境的那位吗?

  王老转过身,指着山底的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对李司仓说:“可爬上此树。”

  众人开始爬树。不知爬了多长时间,总算爬到尽头,此时已在云雾间,再往下张望,已看不到山底。王老又指着垂于树间的数条青藤说:“可攀爬此藤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