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甭劝我,我只想种地[七零]第23节(1 / 2)





  他也不惯着这些人,板着脸道,“要是不想坐拖拉机,那就自己走路过去,走个三个小时就到了。”

  知青们面面相视,开什么玩笑,三小时啊,会跑断腿的。

  “我坐。”

  宁春华从公社领导手里拿过名单,认真数了数,一共六个人,三男三女。

  “我来点名,叶晨。”

  “到。”

  “康小敏。”

  “到。”

  ……

  宁春华看着最后一个名字,咦,这么巧,“宁嫣。”

  宁嫣从树荫下走出来,清脆的应了一声,“到。”

  宁春华见她长的白嫩讨喜,忍不住多说了一句,“你也姓宁?挺巧的,我们五百年前还是本家。”

  宁嫣打量了他几眼,露出甜甜的笑容,“大队长,我是宁瀚海的女儿。”

  她记得那本传记里说过,宁瀚海五岁丧父,由寡母拉扯抚养,全靠村里人帮衬着长大。

  宁瀚海从小聪慧过人,展现了出色的读书天赋,被视为村里的骄傲。

  他十五岁丧母,之后的学费还是村里凑的,算是真正的寒门贵子。

  换句话说,老家民风淳朴,有感情基础,这也是宁嫣选择这个地方的原因。

  宁春华惊喜万分,“什么?阿海的女儿?”

  看的出来,他是真的欢喜,宁嫣暗暗松了一口气,一颗悬在空中的心落到实处。

  她笑眯眯的点头,拿出照片递过去,“你看。”

  宁春华看着照片里熟悉的面容,不禁乐了,“是阿海,哎呀,他的女儿都这么大了,好,太好了。”

  “我和阿海是堂兄弟,你应该叫我大堂伯。”

  宁嫣清脆的叫了一声,“大堂伯。”

  “诶。”宁春华高高兴兴的应了,“对了,你也是知青?怎么会来这里?”

  宁嫣满脸的欢喜,“我爸一直惦记着老家,但实在是抽不出时间,这不,让我回老家插队,就当是圆了他的梦,大堂伯,我会努力干活的。”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没有说出实情。

  “阿海重情重义,他的孩子自然也是好的。”宁春华感慨万千,“好孩子,这也是你的老家,也是你的根,回来不会让你受了委屈。”

  宁瀚海大学毕业工作后,就经常寄东西回来,村里有人向他写信求助,他能办到的绝无二话,极为爽快。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扎紧裤腰带将省下来的口粮寄回来,还想尽办法帮村里搜罗粮食,村里才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谢谢大堂伯。”宁嫣笑容灿烂极了,她的选择没有错。

  其他知青看着眼热,羡慕的不得了。

  但,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没说什么怪话。

  拖拉机在坑坑洼洼的乡村小路上晃啊晃,车上的人晃的头晕眼花,胃里翻江倒海,难过的要命。

  康小敏捂着嘴,将恶心硬生生的压下去,“大队长,我们歇歇吧。”

  宁春华断然拒绝,“不行,得尽快赶在天黑前到村子里,夜路危险。”

  康小敏很娇弱,实在受不了这样赶路,眼珠一转,“宁嫣,你也难受想吐,是吧?”

  这是拿宁嫣当借口,果然,宁春华关切的看向宁嫣。

  宁嫣像是没听出来,很直白的道,“没有,我挺好的。”

  宁春华高兴的直点头,“不愧是我们宁家的孩子,看着娇弱,但不娇气。”

  比这些没用的知青都强,哈哈,这就是亲人滤镜了。

  忽然,车头晃了晃熄火了,宁春华下车查看,糟糕,坏了。

  这半路上抛锚,麻烦大了。

  他拿着工具修了半天也修不好,束手无策,路上又没有什么人,就算有也不会修啊。

  刚才还有些高兴的知青们看着天色越来越黑,不禁急了。

  “就不该开这样的老古董来接人,这可怎么办啊?”

  他们嘀嘀咕咕的,宁春华听的清清楚楚,眉头一皱,“这是大队唯一的拖拉机,是宝贝,废话真多,有本事就自己走回去。”

  有的用就不错了,还挑什么?

  宁嫣站在一边看了半响,忽然说道,“大堂伯,让我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