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章(1 / 2)





  当日瑶光下山助唐军平叛,季真亦队中,那一次刺杀,瑶光被几位师兄保护着,素来温文随和季真师兄浑身浴血,顾不得抹去脸上血,就那么对着瑶光大吼“走!”,而后,万箭穿心。

  几位师兄一个个死眼前,后,瑶光挥剑自裁。

  那是瑶光惨烈记忆。

  瑶光怎知,那一剑之后,并非碧落黄泉,而是改天换地,无论她怎样说服自己,她内心深处始终存了一丝侥幸——若有一日,能够回返大唐,能够回到华山,该有多好。

  如今乍然见到“季真师兄”,瑶光心神瞬间动摇,双眼逐渐氤氲了雾汽,情不自禁地脱口唤道:“师兄……”

  恰好此时张良开口笑道:“师哥。”

  颜路微笑着点头,随后看向瑶光,毕恭毕敬地双手相叠,拱手行礼。

  “儒家颜路拜见帝师。”

  这一句问候便如晴天霹雳,立刻将瑶光从刹那迷梦中惊醒。

  瑶光怔怔地盯着颜路看了好一会儿,似乎要用这张陌生脸来驱散心中无数此起彼伏回忆断片,盈满双眼泪水硬生生被她忍了回去,她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却不是因为欢愉,而是自嘲和愤怒。

  多么可笑!

  她竟还不明白吗?

  这个陌生世界、陌生时代里,她只有独自一人,无人可依、无人可信!正因如此,她非得比往日十倍百倍地警惕自省、坚定强韧。

  儒家颜路,又是儒家。

  儒家为何总是这样让她难受?!

  先是张良,而后是无比肖似故人颜路,他们为何要出现!为何要一再地让她想起那些痛苦过往!

  修道确能修身养性,但瑶光总共修道八载,又怎会那么轻易便能看破生死、离绝爱恨?自她“死”后,她甚至都无暇为自己哭一场,尚未替诸位战争中丧生同门举丧,她骤遭巨变、初临异世,不得不冷静自省,不得不镇定安然,生离死别之苦被她强压心底,如今遇上一个契机,顿时喷涌而出。

  瑶光近乎冷笑着开口道:“原来是儒家颜二先生,当真幸会。”

  颜路为瑶光这种突如其来敌意微微一愣,面上仍是一派谦和,和声应道:“帝师体任自然,从心所欲,闻之不若见之。”

  张良听着这句话几乎冷汗都要下来了,生怕这个莫名其妙生气了“瑶光真人”会不由分说地拔剑动手。

  虽然张良也很为颜路犀利眼光惊叹,但他是忍不住想泪奔。

  说瑶光“从心所欲”当然没错。普通人和儒家当家见面,哪怕心中不悦总归也会掩饰一二,瑶光根本就没掩饰,相当直白地表达了出来,问题是,素来温文有礼师哥为什么一改作风如此直白地戳穿了啊!万一瑶光恼羞成怒,他还真没把握面对那一剑!

  然而这次张良完全料错了。

  原本还带着几分迁怒瑶光听到颜路那句话后,目光瞬间锐利如刀,但仅仅一息之间,瑶光周身敌意悲愤烟消云散,她轻声笑了笑,坦然回道:“颜二先生真君子也,瑶光修行不足,迁怒先生,着实不该,还请先生谅解。”

  颜路不以为意地笑着摇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因众生有情,故而会因欢悦喜乐而笑,为悲哀伤痛而哭,爱恨情仇,悲欢喜乐,七情动而心神动。所以,瑶光会为了同门牺牲感到悲痛,为独自流落异世感到孤独。瑶光顺从内心所想将这种痛苦表达出来,颜路以人有七情并不怪责。

  颜路不加指责,却不代表瑶光就能无止境地沉溺于悲愤之中。

  道家以清静无为、天人合一为宗旨,提倡清心寡欲,以节制自身为上,瑶光却并未走这条路,反其道而行之,以“率性而为、从心所欲”使身心如一,如此想要得道基本要求就是“心性纯正”,因心性纯正,率性而为、从心所欲才不会危害苍生,若有所欲则满足,而后不复挂念,以此逐渐达到寡欲终至无欲之境。

  颜路所点破正是这一点。

  瑶光素日所修亦有训曰爱恨不晦灵台,终所求便是一点不变不动清明,喜也罢,悲也罢,发泄过后便不再沉迷。

  瑶光不禁笑了起来。

  “颜二先生既出此言,可入我道门。”

  颜路笑答:“颜路已有师承,只得辜负帝师厚爱。”

  瑶光想到历史上张良被当做道家代表便是因为他后来多般主张符合黄老之学,而眼前这个张良却板上钉钉是儒家三当家,她再看看面前酷似她同门师兄颜路,似笑非笑地说:“颜二先生此言差矣。道门不比儒家,定要拜师才能入门,天下有情众生,一念起而入道者不少数,我门可不像儒家那样讲求师承,道法传承可天地,心,一念间。谁又能断言,儒家弟子便不会悟道?我看来,颜二先生怕是已经一脚站门内了。”

  颜路微微一愣,笑而不答。

  张良却狐疑地来回看了瑶光和颜路好几眼,后被颜路隐晦地瞪了一眼才停下那种打量,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帝师远道而来,大师哥已等候多时。”

  瑶光因颜路解开了半个心结,此刻看张良也顺眼了很多。

  说到底,张良本人又没有说过他是哪家人物,史书上那么评断只是从张良生平来断,此刻他是儒家又如何?倘若他这一生依旧如史册所载,千百年后,他照样会被算作道家人。

  眼下张良师兄不就是活例子吗?

  名义上还是儒家人,其实所学所思所言所行都有道家影子了,说不准那一日就会彻底跨进门去。

  瑶光这么一想,心情大好,笑着点头。

  临行之前,瑶光随意地瞥了那群儒家弟子一眼,竟发现了两个熟悉人影,视线交错之时,那两个少年神情无比震惊。

  天明,项少羽?

  应当和墨家一起行动两人怎么会这里?

  墨家和儒家唯一联系似乎……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