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节(1 / 2)





  刘霞怀疑的看她:“真的?”

  苏敏狂点头:“真的不能再真了。”

  “陆建民,陆建民是这样的一个好心人吗?”刘霞问苏敏。

  苏敏咬了下嘴唇:“我觉得他人挺好的,大概也是因为觉得我可怜吧。

  你知道的,就是很多村里的姑娘生活的都比我好。

  尤其陆建民还是陆向红的哥哥。我们都知道陆向红吃穿都喜欢讲究派头。

  可能正是因此让他对我产生了同情,所以想要帮帮我吧。”

  刘霞看了苏敏一眼,苏敏说的也是实话,很多农村姑娘生活的都比苏敏好。

  最起码十三岁以下的姑娘很少有去地里干活的。

  她们大多是在家里帮着洗衣做饭,照顾弟弟妹妹或者侄子侄女。

  她们干的活儿也不算轻松,但肯定是比去田里种地轻省。

  有的人家的姑娘十五岁才开始下地呢。

  而且她们都有家人,自己干活挣一点工分混口饭就成了,其他的事情都有爹妈发愁。

  照刘霞来看,苏敏身上的担子还好,主要还是心里的担子。

  说句不好听的,她现在就和孤儿没什么差别了。

  她这是知青,病了大队会帮忙。

  如果不是知青的话就是病死了都没人知道。

  而且她还得操心以后的日子,可她自己一年挣的钱也就勉勉强强够花。

  于是刘霞就说:“也有可能,毕竟咱们和陆建民真没什么交情,咱们来的时候他就去县里念初中高中了,念完高中又上了班。

  以前也就是每年的暑假寒假可能见个面。但咱们女知青一般都避着和村子里的男的们接触,怕被人乱传。”

  说着她把小布包袱交给了苏敏:“这布包我也没打开看,陆建民今儿下午回的村,直接把东西给陆卫民的。

  说里面是布和布票,还有剩下的钱。

  具体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是陆卫民和我们你们肯定搞对象了,不然陆建民干嘛费心思给你淘换布啊。”

  苏敏就说:“他就是当初想追求你所以对你各种献殷勤,所以才会觉得别人发善心做好事也是有目的的。”

  说完苏敏就直接在刘霞家里把布包打开了。

  陆建民帮她买的是布,他们之前也是清清白白的,自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再说她还欠着刘霞的布票呢,要是有多的就先还了刘霞吧。

  不然刘霞知道陆建民帮自己淘换了布票,自己在手里有票的情况下也没还人家,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就是刘霞人家没想法,但自己也不能这么厚脸皮,不然这朋友还怎么相处?

  不过自己这也真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债多了不愁啊。

  打开小布包,里头还有一块叠的整整齐齐的小布头。

  又把小布头打开,只见里面是一封信或者说是账单还有一些布票。

  刘霞也凑过来看了看。

  陆建民信里说十块钱他花了九块八。

  其中三块九块是拿来买布票的,五块九是拿来买布的。

  刘霞比苏敏精明,陆建民拿回来的布一共有三块。

  都是普通的布,但一块挺大的,是深灰色的。

  刘霞比划了一下,说:“这块布差不多有五尺了,最少得有五块钱。

  五块钱的布便宜买布票也得两块五。这就是七块五了。”

  然后她又把拿来当包裹的蓝色的布摊开:“这块布不到些三尺,要是算好尺寸,做条裤子没问题,你这么瘦。

  买的话也得一块五到一块八。我们就按一块六算,这布票得八毛,总共就是两块四。”

  苏敏惊讶的说:“那岂不是说这两块布就得十块钱,甚至可能十块钱都买不下?”

  刘霞点头:“还有这最小的一块布,这布真挺小,也就能当个手帕什么的。

  但它的颜色是水粉色的,这样鲜亮的布可不好买。就这么一块布做个头花那该多好看啊。”

  苏敏小心翼翼的问:“那不会这布比那蓝布还贵吧。”

  刘霞说:“那倒是没有,你不看尺寸差了多少。

  不过这布能做四五个头花,一个头花你要买的话也得两三毛。”

  “那也就是说很可能人家陆建民不仅搭了人情帮我淘换了这些,还贴进去了不少钱?”

  刘霞指了指剩下的那些布票:“反正就算他买的布票更便宜一些,十块钱这三块布也就正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