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2 / 2)


  从玑不知要怎样相信,看着自己长大的于贞就这样背叛了于家,一根索子吊死了自己。父亲自始至终紧闭着双眼,脸颊深褶有些发抖。良久,父亲暗哑了声音,颤抖着朝自己伸出瘦如枯骨的手,“拿笔墨来,我要亲笔写这道请罪疏……”

  从玑听得心里揪紧,“儿子替您写。”

  于廷甫喘息长叹,“也罢,你写好拿给我看。”

  从玑应了。

  “水落石出也好,是我看错这个奴才,我是老朽不堪了,连身边老仆也看不准了……”于廷甫连连咳嗽,因这个打击,显出沮丧失望之极。从玑与姜璟连连劝慰,他终究又叹口气,摆了摆手,疲倦地闭上眼,示意两人都退下,再不肯多说一个字。

  两人只得退出去了,转眼间空荡荡的房中,只剩于廷甫自己的喘声。

  他半响不动不语,将双眼缓缓睁开一线,眼角有了些许湿润。

  昨夜于贞临去前,跪在踏板前给自己洗脚,洗完又捧在心口仔细地揉,推穴过血,以后再没有这么贴心的人了……一主一仆,洗脚洗了许久,从未那样久,自是心中知道,那是最后一次了。

  他出身寒贱,原不姓于,进了于家为仆,得主人赏识,才有了这个姓。名中这个贞字,还是于廷甫亲自给他取的。于廷甫唇角含糊喃喃着谁也听不清的语句,因是说给那个已在黄泉路上的于贞听的——“你到底不愧这个名。”

  妖后之名,早有耳闻,倒看她有什么手段为难自己。

  冯昭媛跪下之时,毫无怯意的直视了凤座上的皇后一眼,未能看清皇后的容貌,只见到皇后慵然支颐,斜倚在软靠上,垂落的广袖后露出侧脸的一线。

  那手腕与侧脸,柔且夭秾。

  这一眼令生为北朝佳人的冯昭媛心生厌恶,看不惯南朝妇人这般夭夭袅袅的模样。今日被传召,早在冯氏意料之中。一则,她是皇上的宠妃,中宫归来,必不会给她好颜色;再则,大皇子被皇后带走,原先灵岫宫上上下下的人连乳母申氏在内一夜之间都下了狱,罪名听闻与巫蛊有关,六宫变色,人人自危。冯氏骤闻之下也悚然,自己与灵岫宫常有往来,这祸事是怎样也躲不过了,清算下来迟早要查到自己头上。然而她并不畏惧,就算申氏真的牵涉进了巫蛊案,自己也是清清白白,毫无瓜葛的。

  与灵岫宫的往来,一向只是对大皇子嘘寒问暖而已。冯氏深知皇上心疼这个孩子,对大皇子悉心关怀,必能博得皇上的好感。事实也如此,自己之所以能得皇上宠爱,大半是因为皇上几次到灵岫宫看大皇子,都“巧”见自己给大皇子送去些孩童喜爱的点心。大皇子在宫中势微,远不及小皇子那掌上明珠一般的地位,更没有母族倚靠,冯昭媛盘算着慢慢让大皇子对自己熟络亲近起来,便求皇上允自己接大皇子到身边照料。有了大皇子在这里,就拴住了皇上在自己身边。她一直很小心,不与灵岫宫过分热络,怕被皇上看出了用心,反而落空。皇上的性情,看似倜傥不羁,实则峻厉警觉。对于自己的示好,乳母申氏这个老于世故的宫人也甚是识相领情。申氏虽只是个奴婢,却是大皇子身边分量最重的人,也是灵岫宫真正主事的人,非但大皇子半点离不了她,皇上也信任她。这个奴婢可是比许多后宫姬妾更体面。更何况她是从潜邸跟进宫来的人,对皇上的性情喜好所知甚详。冯氏便也曲意笼络,常借探视大皇子,与她亲近叙谈。申氏自然懂得,也常出谋献策,帮着冯氏想法子取悦君心。更每每在皇上来看大皇子时,故意提及昭媛的关怀,令皇上对昭媛更添好感。

  如今单凭这些牵连,顶多是被皇上训斥一番,冯昭媛自问清白,稳笃的相信,即便真是巫蛊案,也牵扯不到自己身上。

  皇后软榻之侧立着商昭仪,下首低案后跪坐着两名内廷女官,一个执笔记录,一个冷着面孔问询,教她将进宫以来与灵岫宫的交往一一禀清。

  冯昭媛口齿伶俐,思绪清晰,对答如流。

  女官例行公事的问询之后,问了最后一个问题,“昭媛伴驾御苑,随侍山寺,而后皇上南巡,遣你回宫,之后你与灵岫宫可有来往?”

  冯氏略微迟疑,“有过一次。”

  一个清冷如水的声音悠悠传来。

  “昭媛为何迟疑?”

  是皇后亲口在问自己,冯氏低了些声气,“因是宫禁期间,皇上有旨意,各宫安守本分,妾身知道应闭门不出为宜,所以也只去探望了大皇子一次。”

  皇后微带笑意,轻轻的哦了一声。

  冯昭媛感觉到皇后的目光停在自己身上,就这么看着,看得她心跳渐渐紧了,寒意涌上来,不妙的阴影在心底一点点扩散开——唯有那一次,她与申氏说过不该说的话,仅仅是那一次。看皇后的反应,显然是已知道了。

  那申氏,落在皇后手里,不知都供了什么出来。

  冯昭媛横下心想来,也罢,与其被别人攀供,不如自己认了,左右不是死罪,受罚便受罚。她端正叩了个头,“妾身知罪,皇后明察秋毫,当日申氏询问妾身,皇上突然南巡,可是出了什么变故。妾身,妾身……说了在御苑行猎那日所见。”

  那日,一封急奏从殷川飞马传来,皇上看完神色大异。那之后虽有山寺静思这一道遮掩耳目之计,她还是猜到,皇上其实当夜就赶往殷川去见皇后了。

  冯氏入宫时,就听说皇后触怒圣心,已经失宠被贬往行宫。却想不到,仅一封殷川来的急信,就能让皇上龙颜失色,连夜顶风冒雪的赶去。她这才惶惑中意识到,皇后或许并没有失宠。帝后反目是宫中人人避讳提到的事,冯氏入宫以来,无从知晓帝后之间到底恩怨如何。回到宫中,她正烦闷里无处诉说,一日却有灵岫宫的人来,说大皇子又不思饮食,昭媛上回送来的点心殿下很是喜好,不知还有没有。冯氏便吩咐宫人做好了点心,亲自送去灵岫宫。申氏知道她是唯一伴驾行猎的妃妾,圣眷殊厚,私下叙话时申氏作推心置腹状,问昭媛怎不求皇上恩准一同伴驾南巡,若得如此,昭媛日后的地位,离封妃封后也是不远了。冯氏心气高傲,原本就梗着一口被皇上冷落的气,一时有些受激,便说了“此番南巡,也是事起仓促”。申氏惊问,莫非出了变故。冯昭媛自问失语,转念想,说给她一个深宫中的乳母知道也无妨,顺便也好向申氏探问,皇后当年失宠是真是假,其间内情如何……

  昭阳殿里的暖格与熏炉,散着混合了清芬之气的熏香,暖意恰如宜人之春。即便跪在冷硬玉砖上的冯昭媛,原本也未觉得冷,此刻一点点回想起当日与申氏的前后交谈,迎着皇后华昀凰那一双缥缈无物,却又如携千钧的目光,她的汗水渐渐滚落鬓旁,后背也汗湿了。眼前晃过申氏长眉细目,和善柔顺的笑脸,冯昭媛的汗越来越多,心却越来越冷。

  第二十章 下

  秉笔记录的女官,不知何时又提起了笔,埋首疾书,面无表情,将这番话沙沙记录在案。冯昭媛低了头,不声不响攥紧了衣角,心中已回过味来,当日申氏借口大皇子想吃点心,分明是向自己套话,自己早已被人算计,却茫然无查至今。懊恨之下,冯氏抬首望了皇后华昀凰,再没有之前的傲气,惶然道,“妾身知罪,此番误遭人利用,皆因申氏包藏祸心,求皇后明鉴!”

  皇后身子向后倚去,目光斜向身侧女史,手中拢了暖炉,指尖拨弄着炉盖螭首口中的衔珠,轻而脆的金玉摩挲之声,回响在寂静得纹风不起的殿上。

  商昭仪从女史手中取过方才录下的供词呈给皇后。

  皇后看了一眼,眉头轻蹙,“记得不详。”

  两名女史惶恐,忙叩首称罪。

  皇后似有倦色。

  昭仪示意两名女史退下,“还是妾身来执笔吧。”

  两名女史如蒙大赦,得了皇后颔首,垂首退了下去。

  殿内只余三人,皇后搁下了暖炉,抬眸看向冯昭媛,“你方才说谁包藏祸心?”

  冯氏毫不迟疑,“乳母申氏。”

  皇后却问,“谁的乳母?”

  冯氏一愕,几欲脱口而出的“大皇子”三个字凝在了唇边,似有严霜将唇齿封冻住了。皇后意味深长看着她恍然又骇然的神情,缓声道,“昭媛三思而慎言。申氏是服侍大皇子的人,她若有祸心,这祸从何来?”

  冯氏如堕冰窖,张口结舌。

  皇后凝视着自己,一双妙目深不可测,“申氏若是祸首,又是谁将皇上去往殷川的行踪透露给她,更探知小皇子身在相府,挑拨她伺机行事?”

  冯氏五脏剧震,如罹雷击,猛抬起头来,“不,我绝没有……我不知小皇子的去向,更没有向申氏提起一字半字,我只说过,皇上南巡,是因接到了殷川急奏,怕是为着皇后去的!”

  “当日诏令从御苑发出,你恰随侍在皇上身侧。单融不会泄露小皇子的去向,除此能探听传递消息的,不是你,又是谁?”皇后丹唇轻启,一字字都是杀机,深如沉潭的眼睛,仿佛要将冯氏惊散的魂魄都摄了进去。

  冯氏惊怕得周身发抖,更兼委屈恼怒,厉声抗辩道,“皇后是要袒护申氏,移祸冤枉妾身么?皇上他……他是知道的,当日御驾离开御苑之后,就连妾身自己也被送往山寺,以遮掩皇上真正行踪,期间不曾回宫,岂能传递消息给申氏!”

  皇后眉捎微扬,凤目凛然,“单凭你一人不能,自是有主谋同犯里应外合,传递消息。你若供出主谋,以从犯之罪,尚可免除极刑。否则戕害皇子的主谋,就是你冯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