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2 / 2)


  “你……”殊微一时结舌。

  姜氏忍笑听着两小儿一板一眼说话,手上玉梳已灵巧梳好了小皇子的头发,正要转而给殊微梳头时,小皇子回转身,一双眼晶亮地望了她,将手上兔子递上来,“青青也要。”

  殊微嘟嘴道,“兔子又不是人,才不用梳头。”

  小皇子将脸颊贴在兔子柔软皮毛上,“为什么兔子不是人?”

  殊微眨眼飞快答,“因为人有名有姓,我,姓于名殊微,你的青青姓什么?”

  小皇子终于愣愣被问住了。

  姜氏不忍看小皇子茫然的模样,拿玉梳在兔子的皮毛上轻轻划了划,佯作梳毛,却触到兔子的痒处,一向温顺的兔子挣跳开来,竟跳到殊微头顶上,吓得殊微一声尖叫,拼命晃头甩掉兔子。小皇子拍手咯咯大笑。

  乳母和侍女们进来侍候小皇子用早膳了,姜氏抱起殊微正待退下,小皇子不依,要同殊微一起吃。殊微却在生那只兔子的气,气鼓鼓地扭头不肯,姜氏在她耳边细声说,“殊儿,娘同你说过什么?”

  殊微低下头,记得母亲说过,什么都要依着小皇子。

  她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母亲的话是一定要听的,哪怕心中委屈。

  姜氏瞧着两个孩子同吃同寝的无猜模样,心下欣然,不动声色将那柄小玉梳纳入袖中。那梳齿上,缠绕了两个孩子的发丝,犹如结发。

  趁有乳母和侍女在,姜氏回了房,照顾病榻上颓靡虚弱的夫君起身,盥洗,服药。

  日复一日,从此往后,这一生也就是如此了。

  她出身名门,工诗善画,饱读诗书,以人人称羡的才名美貌嫁与首辅宰相的嫡长子,文韬武略名冠一时的少年俊彦,原是羡煞了多少闺阁姐妹。若非天意无常,一夕祸至,谁想得到她姜璟会有今日的凄凉。从玑娶的妻子,她是瞧不上的,徒有美貌,却无才学,是个俗人,无非依仗了父兄有军中权势。可是日后,从玑会取代她的夫君,成为于家一家之主,他的妻子也会是当家主母。而她,只是一个女儿,只有殊微可依靠。

  每日里,从玑都会一大早来探望,给兄嫂请安。能见到从玑,与他说上几句话,已是姜璟仅有的欣然,偌大的相府里,也只有从玑是个说得上话的人,旁人她也不屑。今日却迟迟不见从玑来,令姜璟侍候着丈夫服药时,有些心不在焉,将药不小心喂洒了,洒得于从璇满衣襟都是。姜璟叹口气,拿帕子给他擦拭,被他恼怒地别过脸躲开。恰这时,侍女说,二公子来了。

  姜璟一听是从玑,委屈直冲眼底,红了眼圈。

  从玑踏进门来,看见的就是大哥阴沉着脸,大嫂楚楚含泪,想来又是大哥脾气乖戾拿大嫂使气了。他也心下难过,跟大哥问了安,大哥还是一如既往冷淡地点点头,伤残卧床后,心性就变了另一个人。

  问过了安,从玑告退,大嫂仍是送出来,看她端雅从容间,已掩去了方才的委屈,反倒关切问自己,今日来得迟了,可是有事?

  从玑郁郁点头,“父亲昨夜里着急,上了心火,今晨不得不惊动了太医。”

  姜璟一惊,因要寸步不离照顾小皇子,父亲免了她晨昏请安,嘱她在自己院里侍候好小皇子即可。家里出了这样大的事,她这个长媳竟不知道。

  “好好的,父亲怎会急成这样?”姜璟也忧急了。

  “宫中昨夜有人纵火。”从玑神色肃重道。

  第十二章 下

  病榻上的于廷甫叮嘱从玑亲送国手郭太医离去,再三叮嘱,太医出入相府的行迹要隐秘。这个时候,年迈体衰的首辅宰相知道,自己病不起,不敢病,拼着最后一口气,也要撑到皇上回京。

  太医说他是急火攻心,犯了痰症,于廷甫也不多言,从太医眼底一掠而过的忧色里,他已知道,这副老朽之躯,多年积疴,就算不是恶症,也在日复一日衰竭下去。早不病晚不病,偏偏病在这个时候。

  小皇子已秘密离宫的消息,这样快就瞒不住诚王的耳目。

  没有旨意,即使是诚王,按规矩也不能贸然入宫,小皇子在不在宫中,他无从过问。然而昨夜这把火一纵,诚王以宗室尊长身份,就有了入宫查问纵火,探望小皇子的理由。届时必然会以保护小皇子周全为由,强行将他带走;如发现小皇子不在宫中,更是掀然大波,大乱在即。

  如今皇城内,谁还能挡得住诚王的锋芒,唯有于廷甫。

  这一场硬碰硬的对抗,迫在眉睫,于廷甫对自己一身老骨头并不顾惜,忧急的却是,只要姓姚的不插手,玄武卫对抗金吾卫足足有余,可那老糊涂偏还在摇摆不定;令于廷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皇上南巡,归期不定,如今更传来消息,帝后将要同巡南疆。消息传回京中,满朝震动。

  离宫幽居两年的华皇后,在废后传言日盛之际,出人意料地复出,伴驾南巡。

  帝后同巡,前所未有,足见华皇后母仪天下的地位两年来并不曾动摇,独占君心的恩宠更是如日中天。

  君心深如海,这一盘棋走到这步,于廷甫渐渐窥得皇上胸中的计量——

  皇后的废立,全然不在于皇上是否要保全华昀凰,华昀凰的地位从未动摇过,她是皇上绝不会放弃的盟友,哪怕她触怒龙颜,被贬行宫,皇上也只是在等一个挽回的时机,对皇后是挽回,对另一些人,则是杀机。

  华皇后的废立,是皇上伸出的钓钩,要让朝中军中,犹存二心的人尽皆浮出。

  离京南巡,实则是一出空城计,把这空出来的皇城,留给诚王去演他的文武大戏,好让各路角色登台,明里暗里都一举显出形来,朝臣间,武将中,京畿九卫里……那些是忠君的,那些是有二心的,那些是首鼠两端举棋不定的,是拥立功臣也罢,是居功自傲也好,这三年间,缠缚在御座之上的绳绊,皇上终于要手起刀落,一举斩清;历来新君登基之初,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清洗,迟来了三年。

  诚王功高位尊,他若不犯下重错,皇上削他的权,夺他的爵,便犯了不仁的大忌。

  京中乱局,皇上此刻正冷眼远观。

  北齐军制以中军内镇,边军外守,中军各系势力错综复杂,不易掌控,边军强盛又少于牵涉政争,皇上在藩时,曾领军征伐,在四境边军中的声望远高于中军,旧属亲随的根基深广,如今皇上南巡,意在将兵雄势壮的南辕大军牢牢掌控在手,压制中军,以便放手根除异己。

  皇上手中的这张网,已经撒开,该入网的人已经入网,可皇上为何迟迟不收口,不怕网中乱成什么局面,似乎仍在等待着什么。

  于廷甫依然看不透这一步,看不透皇上在等什么时机。

  御驾一日不回,这皇城里的局面,就要靠他于廷甫一人苦苦支撑。

  皇上究竟在等什么?

  太医的第一副药,刚刚煎好,还没来得及服下,门外脚步声急,听这足音就知是从玑。侍女尚来不及入禀,他已匆匆掀帘而入——“父亲,适才得报,诚王的车驾一早已从平州启程,正在前往京城的路上,午时之前就要到了!”

  刚被侍妾扶起来服药的于廷甫,长眉一抖。

  从玑额头上尽是细汗,一早还在大嫂那里见着小殿下与殊微嬉闹,不料转眼间平州的消息就传来。于廷甫阴沉了脸,虚弱地倚在枕上,就着侍妾手中小勺,一口口饮下汤药,拂袖让侍妾带着下人都退出去,这才抬起眼看了从玑,“姚湛之是什么动静?”

  从玑脸上略微一僵,“平州来的信使,到过将军府。”

  “父亲。”从玑忧急道,“待诚王进宫发现小殿下不在宫中,立时便要大乱,万一玄武卫守卫不住,是否先将殿下送出府去,安置在隐秘可靠的地方?”

  “可靠……”于廷甫重重咳嗽,喘道,“此刻京中,没有哪里比我于家更可靠,谅他还不敢明火执仗杀入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