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9节(1 / 2)





  毕竟宝茹在现代也不算是一个事业心很重的女孩子,并不需要拼命工作来得到一些‘成就感’——这不是讽刺别人的意思,只是她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不算特别上进的年轻女孩子啊。

  想到就去做,到了晚间吃饭时,宝茹就对姚员外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爹,把家里的产业和账目让我看一回罢!”

  姚员外正接过女儿白日做好的账册,发现原本那样凌乱的一沓账单已经被整齐登记在账册上了,进出明晰,数字准确,就连那些单据也分笔别在账册不同的地方,方便查询。心里赞叹女儿依旧如此能干心细。

  想着这些,以至于他反应了一下才知道宝茹说了什么,有些奇怪地问道:“怎么这会子想起看那个劳什子?不是每岁年终都帮着我看一回,家里的家底不用看也是清清楚楚的,拿它做什么?”

  宝茹坦白道:“我是觉着家里银子白放着也是浪费,前几年您就说要置些产业,但到了如今依旧没什么信儿,忒不上心了!这般的话还不如我替家里出一份力,参详一番,看看有什么好生意是家里可以做的,”

  不看姚员外微微惊讶的脸色,她又补充道:“要做这样的参详自然要多多了解家里的情况,有多少现银?咱们肯定是要量力而行的。家里现有的产业是如何经营的?总得有些规划。我虽然每年年终也帮着父亲做些账目,但到底不会费心牢记,况且又过了半年,总归有些变化吧,所以还是再看看更加稳妥。”

  宝茹看姚员外颇有些惊讶,不说话的样子,于是小心翼翼道:“怎得了?爹觉得我这想头不好,还是觉得我人小做不来这些事儿?我觉得我做这些事儿也蛮好的,既能帮助家里,我自己也找些事儿做了——自从不上学后我可清闲了,正发愁闲得慌呢!”

  “你若真是闲得慌,那就多做几件女红。冬日里发愿要给我做的昭君套,现在快入夏了却还没得了,还不加紧细作?难道今岁冬日还不能拿出手?”

  说这话的是刚刚从卧房出来的姚太太,她没听见宝茹前头那些话,只听了一句‘自从不上学后我可清闲了,正发愁闲得慌呢’。这下可被她捉住了,她一直觉得宝茹不上学后那样清闲,整个抓紧一些女红功夫——虽说她以后应该是用不太着的,但是偶尔也要靠这些装点一番门面的。德容言功,女红做得好,总有一个好名声么!

  姚员外还在沉思,宝茹却先要应付姚太太,她上前抱着姚太太的手臂道:“娘——,太太——,你就饶了我罢,针线上的事儿你是知道的,我当作玩耍还来得,若真是当正经事儿做了就是满心不耐烦了。”

  姚太太不轻不重地拍了两下宝茹抱住她手臂的手,端正了神色道:“这本就是正经事儿,是你心浮气躁的,从不把这正经事儿放在心上,还不知悔改。”

  说到后头也是老生常谈,姚太太自己都端不住那严肃的神色了。毕竟宝茹和她‘润物细无声’地磨了这些年,早就潜移默化地让她接受了‘宝茹不必做好女红’这个念头。她如今说归说,也就是一时没法子松口罢了,实际上也就是由着宝茹了。

  宝茹同姚太太撒完娇,姚员外这边总算有了反应,他沉吟道:“宝姐儿说的也是正理,将来家业还不都是你的,你学着如何兴旺家业也是应当。明明家里只有你一个,而且你又是这般能为的,这还把你像寻常姐儿一般圈着,这才是糊涂了。”

  其实在刚刚沉默时姚员外想了很多想了很远,他以为宝茹是终于有了些‘私心’,打算对家里的财产多一些掌控——当然了,姚员外并不觉得自己乖乖女儿会防着自己,这也没有必要。那么她正防着的就只有她未来的丈夫了。

  虽然看上去一对小儿女如胶似漆,她不应该防备郑卓,但是这世上世事难料。说不得正是心里在意的不得了,怕有朝一日太过放任没法子掌控这才要防备的呢!

  郑卓是姚员外看着长大的,当作自家子侄,如今又是他的准女婿,算是半子了。但是人有亲疏,无论如何姚员外当然都是帮着宝茹的。宝茹这时候有掌管家业的意思,不论是不是为了管着郑卓,姚员外自然都是会答应的。

  宝茹丝毫不知道在刚刚短短的时间内,姚员外会在那样面色严肃地想了那许多不着边际的事儿。若是她知道,也只能感叹一句‘内心戏真是特别丰富’。

  不知道姚员外所想的宝茹,单纯地为了迈出第一步而雀跃,兴冲冲地点头保证道:“爹只管放心,我一定戒骄戒躁,小心持重。有了什么主意都先与你说,咱们商议着来。有您把关么,至少也能做到不功不过,绝不会阴沟里翻船的。”

  这样一场对话的结果就是晚饭后宝茹从姚员外书房里搬来了一大摞册子,其中不只是宝茹自家的产业和账目,还有这几年姚员外考察湖州各样产业的一些资料和结果——他想置产也不是拍脑袋想主意。

  草莽出身,如今却也算是成功商人的姚员外自然也有与常人不同之处——他不像那些底层出身的小贩,做事情没什么规划,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他是个不打无准备之仗的人,说是置产自然要细细考察。在他看来,前头做决定的时候不花心思,后头如何描补都是难以回转的。

  抱着这些东西回了自己的东厢房,宝茹知道这个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也不着急。并不打算点灯熬油,只是把这些锁在箱子里,只等到明日再行料理。

  带着这样亢奋的念头,她在床上可是睡不着,翻来覆去也不知哪个时辰才恍惚睡去。等到第二日起来萎靡的很,直到吃完早饭才有了一点精神。

  姚员外还关切地道:“难道你昨日晚上看了那些?我就不应昨日就替你找出来!又不是不知你是个有些心急的。如今这样没精神,可记得白日不要费神了,午间多睡一会儿。你年纪轻,精神容易回复,只要踏踏实实地睡一觉就能补足了。”

  宝茹死命摇头,这可不是她做过的事儿,她不会认的,用指天发誓的口吻道:“并没有的,您不信问其他人,我屋子里的灯早早就熄了。今日这般萎靡不振只是因着昨日心里一时没得着落,没睡好罢了!”

  不说早上的一点插曲,宝茹让小吉祥拿薄荷花露兑水,又浸了一条丝帕——她就拿这丝帕擦脸,一下子精神一振。宝茹这一招还是和玉楼学的,她课业考评前总是要临时抱佛脚一回,那段日子里夜间读书是常见的,她就靠着这个法子提起精神。

  带着清晰许多的脑子,宝茹坐到了书案前头,让小吉祥替自己拿出昨日锁在箱子里的东西,然后一样一样有序地摊开在自己面前。

  她对自己鼓舞道:好的,现在让我看看可以从哪里着手——先定一个小小的目标,譬如一年挣他个一万两。

  第95章 无心插柳

  先定一个小小的目标, 譬如一年挣他个一万两——呸呸!打住!宝茹先停下了自己心中想起的类似大国崛起的恢弘配乐。她自觉地想要调低一点目标, 毕竟梦想还是要脚踏实地一点吧。

  宝茹把‘衣食住行’四个大字大大地写在纸上, 放在自己面前——任何生意都是一个道理,经营起来必然受周边居民的供养。这也就是说, 没有人就没有生意可言, 自然更没有利润了。

  不要说那些多种多样的享受, 说起来是一掷千金,似乎利润最高。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即使是最穷的城市居民也要通过买卖取得生活必需品。所以作为生活基本需求的衣食住行才是这世上最好的买卖——这一点只看那些顶级豪商的营生就再清楚没有了。盐商、米商、布商、茶叶商人, 等等, 谁不是操持着衣食住行?

  宝茹现在想做生意,自然也是打算从这些入手。宝茹最先排除了‘行’,所谓‘车船店脚牙, 无罪也该杀’,说的是这几个行当利润丰厚, 是喝着别人血, 赚着远超过他们付出的辛劳的银钱, 而这几个行当里大多数就是属于‘行’。

  听起来很美,做生意的谁不喜欢超额利润?但是这一行特殊就特殊在和混江湖的有太多牵扯,属于灰色地带。真要做这一行的话,那么就要先摸清门道,打通那些江湖人的关窍。说的直接一些,就是要接触一些‘黑社会’,奉上许多献金。

  花钱这没什么, 就是正经做生意,也要给官面上的老爷送礼,给街面上的大佬交保护费——别笑!这是真的有用的。交了保护费后还有人捣乱,就可以叫人了,这些大佬一定会为了摆平这种事打生打死。不然这街面上的上街谁还交钱,都另拜一个山头了。

  但是‘行’这个行当并不是这样就可以了,进入这一行往往要与地下世界有更深的牵扯。这一点宝茹不熟,而且作为一个好公民,她本能地拒绝这种事。

  ‘住’是第二个被划掉的,这一行倒是正经生意,甚至宝茹家还有想过产业——在秀水街后头不是置了十来户小院子,都改成了大通铺租了出去。每岁也有不少进账,听起来是一门好生意。

  但事实并不是如此,靠租房子发财在这个时代太难了。问题有两点,一是这个时候房价不高,至少相对于收入和其他支出来说。这时候房价很容易计算,江南比江北普遍高一些,州府比县城也要普遍高一些。但是这种高出并不如宝茹上辈子一般是天壤之别——这和这时候房子价值的组成因素很有关系。

  除了有限的几个城市,譬如京城,其他城市人再多也没有到装不下人口的地步,所以地皮其实是不太值钱的。房子的价值都集中在材料和人工上,其中以材料占比最多。就宝茹知道的,因为买卖房屋太麻烦,不知有多少人都是拆了房子卖材料。能这般做,本就说了其中道理。

  没有地皮的炒作,大多数市民在奋斗几年后都能拥有自己的房子,所以长期居住在本地而租房子的人是很少的。那么租房子的人要么是在过渡阶段,要么就是一种短期行为。譬如宝茹家的租房业务,大多就是供一些没钱买房的伙计和进城找活儿的农村汉子。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了,那就是这时候的人口流动是很少的。大多数人一辈子的活动空间就是方圆几十里,甚至方圆几里。流动人口少,短期租房的人自然就不会多。从这一点来看,宝茹家在秀水街做租房生意,比在湖州最热闹的地带做还要划得来。

  那些热闹繁华的地段看上去人来人往,但是能在这儿的无论是客人,还是伙计,至少都能有一定家底,哪里用得着租房。租房生意虽然不至于做不下去,但是从回馈率来看,无疑就低得多了。

  宝茹看着剩下的两个字,徘徊了一番,拿掉了‘衣’,这一行对于她来说门槛太高了。这个门槛既有银钱的意思,也有关系的意思。

  那些小打小闹的布商不要提,那就是赚个辛苦钱,其中利润宝茹都看不上,不会为了这个费力折腾。这一行只有数量多了,吃货量足够大,才能形成大利润。那么问题来了,若是要吃货量足够大,那么成本会相当惊人,而且必须要有货源。

  宝茹计算一番,知道做这一行就算是租用铺面,也要折进去四五千两,这笔钱家里不是拿不出,但是这对于家里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作为宝茹经营生意的第一步,小试牛刀,她的自信并没有那么强,还是想着稳妥为上。

  至于货源就更别提了,姚员外做的百货生意,店铺里也的确会放一些布料。但是和其他百货一样,布料也都是走的少量进货,快进快出的路线。听起来好像也能联系到货源的样子——只要扩大进货规模就是了。但实际上,这个行当大规模进货和他们这样的是两个世界。

  所以最后只剩下了一个‘食’,最适宜的的确是它。从几本生活需要这个观点来看它也是最基本的,比其他三样还要必需。而且它也有不同的经营办法,大有大的做法,小有小的门道,而且回馈率都不错——前提是不会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

  宝茹很快确定下来要做和‘食’有关的生意,命题作文总是更好做。自认为开了一个好头,宝茹端起书案上沏好的香茶,呷了一口,然后打开了自家的产业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