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节(1 / 2)





  杨劲见李清一拿到了检查结果,走过去推检查室的门,没想到门从里面打开,小灰灰走了出来。

  第59章

  ※※※※※※※

  心理咨询师培训课程, 每周六、周日全天上课, 课程历时小半年,秋季考试。

  杂志社号召编辑报名, 其他部门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参加。考试成绩合格会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 按说这个证也没多大含金量,但杂志面向的读者群特殊,懂一些基础心理学知识,肯定对工作有帮助。所以课程结束考试合格,杂志社会报销几千元的培训费。

  编辑们都很感兴趣, 但一听说要周六、周日全天上课, 大部分人打了退学鼓。最后只有三人报名, 李清一是其中之一。

  这样一来,李清一打球的机会大大减少, 同样, 也没什么机会与杨部长私会。

  虽说杂志社的新媒体部没有实际职能,工作量也完全由编辑部承担,可即将在上海召开的论坛, 主要研究纸质期刊发展方向、线下发行向线上运营转变, 这些内容又切实与这个虚置的部门相关。

  杂志社初拟了参会人员名单,里面有杨劲,杨劲也没提出异议。名单里除了杨劲, 还有社长、总编、杨芽、李清一和另一位男编辑。

  李清一是一行人里职位最低、年纪最小的。出行的一切事务性工作由她主动承担。

  出发前的一段时间,杨劲忽然忙了起来,很少在杂志社的工作场合露面, 业余时间也被大量占用,二人极少碰面。平日上班又时常有同事在场,简直形同陌路。

  大家在火车站集合,李清一收集大家的身份证,准备去售票窗口换票。杨劲把身份证递过来时,暗暗用力捏住,李清一抽第二次才拿到。

  她滞住一口气在胸口,心跳也顿了顿。上次真正意义的“见面”已经是一周之前。

  众目睽睽之下,她迅速抬眼看他,却没人接住她的目光,杨劲在低头整理证件夹。

  李清一取票回来分发,一再警告自己控制动作、表情,确保把票递给杨部长时,动作流畅自然,不与他人有异。

  但是,还是有人发现问题。李清一买了五张二等座。

  大家凑在一起议论座位时,杨芽说:“哎呀!杨局,您怎么也跟我们坐一起?”

  按照规定,杨劲可以乘坐高铁一等座。单位里为领导安排行程的人,一定熟知这些规定,领导们不做硬性要求,但搞错了有的人会不高兴。

  总编凑过去看一眼,售票网站分配的座位,杨劲跟那位男编辑挨着。

  总编说:“是呀清一!你怎么买的票?怎么让杨局跟xx坐一起?”

  李清一分发好票,心理刚放松下来,去较远的座位想摘下背上的书包。不想状况频出,她又重新把书包背起来,凑上前去,哑然看着众人。

  总编说:“还愣着干什么?离开车还有一会儿,去看看还有没有一等座。”说着从杨劲手里拿过票和身份证,递给李清一。

  待杨劲反应过来,票和身份证已经到了李清一手上。他说:“不用,我就坐这儿,挺好。”李清一已经一溜烟儿跑远了,看样子背上的书包挺重,可她还是跑得不遗余力。

  众人重新落座,旁边的男编辑殷勤地帮杨劲挪行李,杨劲心里别扭,表面又不便发作。

  社长远远看着排在售票窗口队尾的李清一,嘴里念叨:“这孩子不细心。”

  所有人都听到了。

  总编说:“是啊!干活挺努力,就是老犯低级错误。上次署名的事也是……”

  其他人没说话。

  李清一给杨劲换了一等座。

  检票前,杨劲直接把票跟社长换了。理由是社长血压高,一等座车厢宽敞一些,也安静一些,社长坐正合适,他反倒嫌太冷清了。

  正儿八经的论坛只有半天。

  他们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开会,会后集体去徐家汇逛了逛。第二天自由活动,傍晚在火车站汇合,乘高铁返回。

  此行李清一、杨劲二人形同陌路,并无交集。

  论坛上,社长代表杂志做了个报告,李清一借机开了会小差,翻看手机,二人的聊天只有简短的廖廖数语。

  杨劲问她包重不重,李清一回了个痛苦的表情。

  杨劲说:“我找个人帮你背。”

  那天,下高铁时,男编辑主动提了李清一的包,也不知道杨劲是怎么做到的。

  论坛结束后的晚上,杨劲、社长、总编与论坛结识江苏同行相约交流,李清一很晚收到他的两条信息:

  “终于结束了。后悔出来没?”

  等了一会,没收到李清一的回复,估计她早睡了。又发一条:

  “晚安。”

  ※※※※※※※

  第三天,杨芽拉着李清一逛街。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公差,要说失望,也不是一点没有。但尽兴也好,扫兴也罢,她除了承受,别无他法。

  做好了这种心理建设,她全力以赴陪杨芽逛了大半天,又提前赶到火车站。

  其他人陆续到了,各自提着给家人带的土特产。

  开车前40分钟,杨芽说:“部长怎么还没到?清一你给他打个电话,问他到哪了。”

  李清一拨了两遍,无人接听。